2025全国两会“健康中国人”系列圆桌座谈近日在北京举行。在“兽医抗菌素耐药性治理”专场座谈上,中国兽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辛盛鹏说,抗菌素耐药性是全球公共卫生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已通过多项政策推进养殖“减抗”工作,未来需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应对耐药性问题。
“抗菌素使用广泛,但其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辛盛鹏介绍说,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菌的自然选择和基因突变,为此,我国相关部门已出台《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等多项政策,旨在从源头上减少抗菌素的使用,提升动物健康水平。
辛盛鹏说,抗菌素耐药性不仅影响动物健康,还可能通过食品链影响人类健康。例如,耐药菌株可能通过牛奶等动物产品传播给人类,导致相关疾病治疗难度增加和医疗成本上升。此外,耐药性问题还可能引发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危机。建议从国家层面加强多部门合作,推动医疗机构、兽医与环保等部门协同治理抗菌素耐药性问题。同时,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
“当前,我国在抗菌素耐药性治理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例如,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4号明确要求退出除中药外的所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品种。这有利于推动中兽药在养殖中的应用。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耐药性监测网络,加强对抗菌素使用的监管和风险控制。”辛盛鹏说。
辛盛鹏呼吁,未来还需进一步完善抗菌素耐药性治理的法律法规,提升基层兽医体系能力,并加强公众对抗菌素耐药性问题的认识。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守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未来。
来源: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