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宠联
你知道吗?春节期间,有人穿梭在北上广的高楼里,7天狂赚1.4万,而他们的“客户”全是毛孩子!
宠物经济,正在成为年轻人闷声发财的新赛道。
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90后、00后扛起养宠大旗,催生了无数小众又暴利的副业。
一、它经济崛起爆发背后的原因:单身经济与“它经济”两大经济形态的共生
当下,传统“结婚生子”的生命脚本正在失效。民政部数据显示,2022年结婚登记数创37年新低,而“主动选择单身”人群占比达45.9%。
这种现象既是经济压力下的被动选择(房价、育儿成本),更是个体意识觉醒的主动出击。
当代年轻人正在用消费重构一套新的意义系统:当婚姻不再是最优解,宠物便成为自我救赎的方舟;
“它经济”与单身经济看似分属不同赛道,实则互为镜像,共同折射出当代年轻人对情感归属、自我价值和生活方式的重构。
随着单身经济兴起,2.4 亿单身人群面临情感真空,宠物的意义已经从“动物”升格为“家人”,成为对抗都市孤独的具象化载体。
而这种情感代偿具有双重消费属性:单身青年为宠物购买进口粮、智能项圈时,既是在满足宠物需求,更是在进行自我疗愈。
京东健康推出24小时宠物医院,支付宝布局宠物保险,本质都是在贩卖“安全感”这种情绪商品。
当年轻人感叹“恋爱不如养猫”时,本质实则是用可控的消费关系替代不可控的人际关系——毕竟宠物不会催婚、不会PUA,这种确定性在充满变数的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红杉、高瓴等机构既布局单身消费品牌,也重仓宠物赛道,揭示出资本对“孤独生意”的持续看好。
这种投资逻辑的本质,也是对“个体化社会不可逆”的集体预判。
二、如何发掘万亿市场背后的机会?(成功案例+可复刻的实操方法)
中国宠物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8000亿元,甚至向万亿迈进。
与此同时,赛道内卷严重,420万创业者涌入,有人月入10万,也有人血本无归。
普通人想分一杯羹,必须找准切口,这里提供几个具体方向:
1、宠物上门服务:低成本撬动高频需求
一线城市年轻人加班多、出差频繁,“上门喂养”成为刚需。 由此衍生的宠物上门服务成为了热门
操作方式概述:
初期无需门店,注册个体工商户,在小区业主群、宠物医院合作推广。
服务内容:喂食、铲屎、陪玩,单次收费50-100元(视距离和宠物数量调整)。
进阶玩法:与宠物医院合作,提供术后护理上门服务;或整合“跑腿代购”,帮客户买粮送药,赚差价。
成功案例:2021年,长沙的谭睿妮还是一名普通的宠物爱好者,原本计划开一家猫咖,却在市场调研中发现了一个更紧迫的需求:
许多宠物主人因出差、旅行或春节返乡,苦于找不到可靠的宠物照料服务。她敏锐地意识到,上门喂养可能是一个更轻资产、更高频的创业切口。
于是,她果断调整方向,开启了“宠托师”生涯。
谭睿妮最初通过小红书、微信朋友圈发布服务信息,主打“专业、透明、有爱”的人设。
她设计了一套标准流程:接单后与客户视频沟通宠物习性、健康情况,服务时全程视频记录,结束后发送照片和视频反馈。
这种透明化服务迅速赢得了客户信任,复购率高达70%。
盈利模式:基础服务+增值收费
基础服务定价:按距离和宠物数量收费,例如0-3公里内单只猫30元/次,包含喂食、铲屎、清洁等;
增值服务:遛狗加收20元,陪玩10分钟加收15元,代购宠物用品赚取10%差价;
节假日溢价:春节、五一等高峰期,单次服务费上浮50%,例如一只猫45元/次。
2024年“五一”假期,她组建的50人团队接单近300笔,5天盈利2万余元。团队成员需通过“半年以上经验+责任心考核”,并接受统一培训,确保服务标准化。
可借鉴的“生意经”
1、轻资产+高频需求:无需门店,靠社交媒体和私域流量启动,聚焦节假日刚需;
2、标准化服务流程:制定清晰的服务清单(如“10分钟陪玩+3张实拍图”),减少纠纷;
3、团队化管理:从个人兼职升级为团队运作,通过培训提升专业度,例如要求成员学习基础宠物医疗知识;
4、差异化增值服务:如提供宠物摄影(收费50元/次)、代购药品(赚差价),甚至与宠物医院合作术后护理。
2、宠物自媒体买手:做“宠物版李佳琦”
互联网时代,一个赛道的兴起必然伴随一群赛道内的 KOL 的火爆,然而当下宠物赛道还缺乏成熟的 KOL 和专业买手。
操作方式概述:
在小红书、抖音打造“宠物测评”人设,内容聚焦“避坑指南”“小众好物”。
变现渠道: 带货分佣(如猫砂、玩具等高频消费品); 付费咨询(推荐个性化用品,按单收费); 接品牌广告(粉丝过万后可报价)。
成功案例故事:杭州的90后女生陈小萌还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业余时间在B站分享自家猫咪“奶盖”的日常。
偶然一次测评某款国产猫砂的视频爆火后,她发现宠物用品的真实测评需求巨大,但市场上充斥着广告软文,用户难以辨别。
于是她决定转型做“宠物测评买手”,专注帮粉丝筛选高性价比产品。
宠娘早期聚焦“打假”和“平替”内容。
例如,她花3000元自费购买15款网红猫粮送检,揭露某品牌虚标蛋白质含量;又用9.9元国产猫碗对比某进口品牌88元同款,证明功能无差异。
这类硬核内容迅速吸引精准用户,半年内小红书涨粉10万,粉丝画像中80%为月薪5000-8000元的年轻女性养宠族。
盈利模式:三重收入结构
1、带货分佣:主攻高频、低单价商品,如猫砂、驱虫药。她将橱窗链接嵌入测评视频,单条“月销10万+”的猫砂测评视频带来3万元佣金收入;
2、品牌定制广告:粉丝破20万后,与国产宠物食品品牌合作定制测评。例如深度测评某品牌冻干时,设计“盲测对比进口品牌”环节,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单条广告报价2万元;
3、付费会员社群:推出“萌宠省钱圈”社群,年费299元。会员可提前获取测评报告、参与团购,社群内定期直播“薅品牌羊毛”技巧,转化率达15%,年收入超30万元。
可复制的“生意经”
1、人设差异化:拒绝“全品类推荐”,专注“平价测评”赛道,口号“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深入人心;
2、内容信任公式 = 自费购买 + 第三方检测 + 长期追踪(如连续3个月记录猫粮效果);
3、私域精细化运营:用“宠物省钱攻略”资料包引流至微信,按消费力分层社群。高净值用户推送高价服务(如宠物保险定制),普通用户推送日用品团购;
陈小萌的账号如今月均收入超10万元,合作品牌超50家。她的成功揭示了两条底层逻辑:
1、信任经济:宠物消费决策依赖KOL背书,但用户反感硬广。通过“自费+实测”建立客观人设,能突破信任壁垒;
2、长尾效应:高频消费品(如猫砂)虽单价低,但复购率高。通过测评绑定用户“习惯性购买”,形成持续收益。
普通人可实操的3个技巧
1、低启动成本:初期用手机拍摄“开箱对比视频”,重点展示产品细节(如猫砂结团速度用慢镜头呈现);
2、蹭热点法则:节假日蹭“宠物年夜饭”“618囤货指南”等话题,发布“百元内年货清单”类内容;
3、风险对冲:与供应商谈“佣金+保底”合作,若带货量不达标,按保底价结算,避免亏损。
3. 宠物社交活动策划:把遛狗变成一门生意
养宠人渴望线下社交,但缺乏组织者。 宠物社交的本质是“以宠为媒,解决人的孤独”。
与其和传统宠物店拼价格,不如用情感体验构建护城河。
操作方式概述:
组织“携宠露营”“宠物相亲会”等活动,收费50-200元/人(含场地、保险、摄影)。
资源整合:与宠物公园、咖啡厅合作分成;引入宠物摄影、鲜食品牌赞助。
裂变玩法:活动照片发群,参与者转发可获折扣,快速扩大客源。
案例故事:2021年,国内宠物经济正值爆发期,但线下宠物店普遍面临同质化竞争、客源黏性低的困境。
彼时,一个名为“宠娘”的品牌悄然诞生,创始人团队敏锐捕捉到宠物主对“情感社交”的深层需求,决定打破传统宠物店的卖货逻辑,转而打造一个以宠物为纽带的“人宠社交生态圈”。
宠娘的第一家线下体验店选址杭州,面积约300平方米。
与传统宠物店堆满货架不同,这里更像一个“宠物主题咖啡馆”:
一楼是开放式宠物游乐区,配有猫爬架、狗玩具和互动装置;
二楼则划分出宠物美容区、主人休息区,甚至设置了剧本杀桌游区、手工DIY角。
创始人提出“第三空间”概念——既非家庭,也非职场,而是宠物主与同好者放松交流的场所。
盈利模式:服务+社交+生态闭环
1、高频服务引流:
以洗澡、美容、SPA等刚需服务为核心,客单价80-300元,覆盖周边3公里养宠人群,复购率达60%以上。
2、社交场景变现:
主题活动收费:每周举办“宠物相亲会”“人宠剧本杀”,每场收费150元/人(含宠物零食、摄影服务);
会员增值服务:推出年费999元的“宠友圈”会员,享专属活动预约、团购折扣,会员贡献了30%的营收。
3、数据驱动电商:店内不陈列商品,但设置“试用体验角”。
用户扫码进入小程序,可购买宠娘自有品牌的智能喂食器、定制项圈等产品,线上订单占整体营收的40%。
从“服务宠物”到“服务人” :初期,宠娘曾陷入“重服务、轻社交”的误区。一次顾客调研中发现,80%的宠物主更看重“结识同城宠友”而非单纯消费。
团队迅速调整策略:
社群裂变:每场活动要求参与者带1名新用户,赠送免费美容券;
情感绑定:推出“宠物成长档案”功能,记录宠物生日、疫苗接种,并自动匹配同品种宠友群。
2023年,宠娘联合本地网红咖啡馆推出“带宠办公日”,工作日提供宠物托管+主人咖啡套餐,单日营收破万元,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超500万次。
可复制的“生意经”
1、场景化社交设计:
参考“剧本杀+宠物”模式,设计剧情任务(如“寻找走失的猫咪线索”),让陌生人通过协作破冰;
定期举办“宠物才艺大赛”,参赛视频同步抖音直播,打赏收入与选手分成。
2、私域流量池运营:
用“宠物健康测评”H5页面引流至企业微信,按品种、消费力分层社群,精准推送服务;
开发“宠友地图”功能,用户可查看附近宠友动态,激发线下见面需求。
普通人可实操的3个切入点
1、社区宠物派对:在小区空地组织“周末宠物茶话会”,收取场地费20元/人,整合宠物摄影、鲜食试吃等合作方抽成;
2、垂直社群运营:针对特定品种(如柯基、布偶猫)建立付费微信群,提供配种信息、疾病问诊等专属服务;
3、跨界资源置换:与健身房合作“带宠瑜伽课”,用宠物流量换取免费场地,课程利润分成。
4. 宠物老年护理:提前布局银发毛孩市场
宠物寿命延长,糖尿病、关节炎等老年病护理需求增长。
操作变现方式:
培训基础护理技能(如喂药、康复按摩),提供上门服务,单次收费150-300元。
搭配销售老年宠物专用食品、尿垫等耗材,提高复购率。
案例故事:2023年,成都一位90后宠物医生张薇发现,自己接诊的老年宠物数量激增,许多主人因工作繁忙或护理知识匮乏,面对宠物关节炎、瘫痪、认知障碍等问题手足无措。
一次,她遇到一只14岁的瘫痪金毛犬“土豆”,主人每天需花3小时帮它翻身、喂食,但因出差频繁不得不考虑安乐死。
这件事让张薇意识到老年宠物护理市场的巨大缺口,她决定辞去医院工作,创立“银爪时光”——一家专注老年宠物护理的社区服务中心。张薇以自家小区为试点,推出三项核心服务:
1、上门基础护理:包括喂药、翻身、排泄辅助,单次收费80-150元(视宠物体型和护理难度);
2、康复训练课程:针对关节退化的宠物设计水中跑步机训练,10次课套餐价1200元;
3、24小时临终关怀:提供居家安宁护理,全程陪伴宠物直至离世,收费2000元/次。
初期,她通过小红书发布“老年宠物护理日记”,记录“土豆”从瘫痪到用上定制轮椅的过程。
视频中详细展示护理手法和宠物状态变化,迅速吸引本地养宠人群关注。首月便接到40单,收入突破3万元。
盈利模式:分层服务+衍生品销售
张薇将业务分为三层,构建可持续的盈利结构:
1、基础服务现金流:上门护理占营收60%,复购率达70%(老年宠物需长期照护);
2、高客单价增值项:
定制辅具销售:与工厂合作开发老年宠物轮椅、防褥疮床垫,毛利率超50%;
保健品套餐:联合卫仕、红狗等品牌推出“关节养护组合”(软骨素+鱼油),月销200+套;
会员制社群:年费499元,提供免费体检、优先预约、团购折扣,会员贡献了30%的复购订单。
2024年,张薇与本地宠物医院合作推出“老年宠物健康管理计划”,包含定期体检、营养方案和紧急救援服务,客单价3000元/年。
首批100个名额3天售罄。
年底,“银爪时光”在成都扩张至5家门店,单店月均营收8万元,其中辅具和保健品销售占比提升至35%。
可复制的“生意经”:
1、精准切入门槛痛点:
聚焦“失能宠物照护”刚需,如瘫痪翻身、喂药困难等,避开竞争激烈的美容洗澡赛道;
提供“工具+服务”组合:销售轮椅、防滑垫等产品,同时配套上门护理,提高客户黏性。
2、轻资产社区化运营:
初期以社区为单位,租用小型工作室(50㎡以下),降低场地成本;
与宠物医院、殡葬机构合作分成,如推荐客户购买临终关怀服务可获得15%返点。
3、内容驱动获客:
拍摄“老年宠物康复实录”系列短视频,突出护理前后对比,投放在抖音同城页;
开设免费线上课程《老年宠物家庭护理12讲》,吸引精准用户至私域社群。
4、数据化健康管理:
开发小程序记录宠物体重、用药时间等数据,自动推送护理提醒;
利用AI分析宠物行为视频,提前预警疾病风险(如认知障碍早期症状),推送定制服务。
5. 宠物殡葬:情感溢价最高的赛道
一线城市宠物殡葬需求激增,但从业者少。
变现操作方式:
与宠物医院合作,提供“善终服务”(火化、骨灰盒、纪念品),客单价800-3000元。
差异化:推出“宠物骨灰钻石定制”“爪印银饰”等高端服务,毛利可达70%。
风险提示:需办理动物无害化处理资质,初期可挂靠合规机构。
案例故事:宠物殡葬品牌「彩虹星球」在三年内实现年营收2000万:
2021年,上海某宠物医院护士小林发现,许多宠物主面临遗体处理难题:常规焚烧点服务冰冷,郊区树林常有偷偷掩埋的宠物尸体被野狗刨出。
她毅然辞职创业,在昆山建立首个宠物善终服务基地。
当客户张女士带着16岁老猫来告别时,小林专门布置了樱花主题告别室,播放猫咪生前视频,用遗体毛发制作爪印琥珀。
张女士在朋友圈的感动分享带来了首批裂变客户。这次服务让小林意识到:情感服务才是核心价值。
彩虹星球的成功案例印证了"情感经济"的商业逻辑:把告别仪式转化为治愈过程,将物理存在转化为精神延续。
其核心在于抓住三个现代消费心理:仪式感匮乏症、数字永生需求、孤独经济缺口。
创业者可借鉴其"情感产品化-记忆资产化-服务生态化"的三阶进化路径。
该模式的可迁移性极强,本质上是在死亡关怀领域建立新的价值坐标系。
类似的逻辑可延伸至人类临终关怀、失恋博物馆等情感消费场景,关键在于找到未被满足的精神刚需,用仪式+科技重构服务链条。
宠物经济的本质是“情感经济”,抓住铲屎官的孤独感、炫耀欲、补偿心理,就能找到赚钱密码。
与其扎堆开宠物店,不如用差异化服务“闷声发财”。
所以,问题来了:你家主子的“财富密码”,被你解锁了吗?
(数据来源:政府工作报告、中青报、《2025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