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分类:医院特色专科打造
访谈主题:宠物医院专科化的转型,作为创始人要如何合理过渡打造专科化宠物医院?
访谈关键词:专科打造、选人用人、以人为先
宠物医疗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 宠物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家庭成员, 围绕其吃穿用度、生老病死, 形成 了一条千亿级的“它经济”产业链. 其中, 需求刚性大、消费支出高的宠物医疗更 占据了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成了宠物消费中的“大头”。
截止 2019 年 9 月 20 日, 一线城市宠物医院数量合计近 10000 家, 平均每个 城市宠物医院数量为 429 家. 近 80%的宠物医院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竞争尤为激烈. 除北 京、上海、广州、深圳外, 根据大众点评网的搜索结果, 天津、杭州、苏州等新一线城市的宠物医院数量也大多在 300-400 家范围内, 重庆和成都宠物医院数 量甚至超过 800 家. 这些城市养宠人数较多,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宠物主的医疗 消费意识更强, 对于宠物专科诊疗的需求也在日渐增长。
面对宠物诊疗行业从全科到专科转型的大背景,很多医院开始打出了专科牌,尤其在竞争激烈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中,大家已经认识到了价格战并不长久甚至会损害整个行业的利益,为了提升品牌竞争力及宠主群体的口碑,很多医院选择了专科发展的路径,面对大势所趋很多医院选择跟上竞品的节奏和行业的步伐开设了各种专科,但是实际效果往往差强人意,即便医院为此做了大量的设备及资金的投入却也没有达到预期营收效果,更没有在区域内形成良好的口碑及品牌影响力。
对于这种情况,李发志老师的见解则非常清晰,“专科大家都想搞,但是没有关键的人,我是一定搞不了的”,从沟通中我们发现华西之所以能够将开设的专科都快速拉入正规并在区域甚至全国形成品牌效应,其实前期对于专科人才的选拔与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发展专科呢?又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专科?--想必这个问题也一定困扰了大家很久,如果唯兴趣论,那医生未来一旦被新的知识所吸引极有可能造成前期的培训工作半途而废,对于医生的成长也会产生“蜻蜓点水点点轻”的负面影响;如果唯需求论,那医生会不会认为在干涉他工作?在过渡阶段又可能会影响到医院现有的发展;放任自由发展又明显无法适应时代,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那么面对这个问题,华西是如何做的呢?首先,李发志老师会着重观察医生的品行及技术优势,正所谓“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在医院的专科打造过程中也是这个道理,一定选择那些德才兼备的医生,也许学历并不突出或者在专科技术上只是萌芽阶段,但是只要有这样的“人”出现,那就是专科发展的大前提。比如我们的“人”是个学霸,理论基础好,又爱读书学习对于大内科有一定了解,那完全可以发引导他进入内科相关的专科;又如我们的“人”心灵手巧,胆大心细专注度很高,那自然是会引导他走向外科相关专科的路线,而具体是哪个专科就要看医生本人的热情和专注度了,就怕在这个教育资源过剩的时代变得和“小猫钓鱼”一样,只图一时开心,最终无所得。就像李发志老师所说“人员积极性和专注度以及对于该专科的热爱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生专科发展的高度”。
在李发志老师来看,即便找到相应的“人”也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毕竟我们无法对于医生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结果作为依据,这其中就要看医生的“积极性”“病例量”“学习力”或许时间是一年两年,在这期间除必须并不需要急于将所有相关的设备配齐或是盲目的报班学习,专科的发展除医生主观的乐于发展、愿意学习之外,也要看病例量累积,如果没有相应的专科病例量,自然就无法得到某一方面的快速发展,到头来可能也就还是个全科医生。
除此之外,管理者的理念也是很重要的,李发志老师对于专科的认知还要追溯到十几前年了并且在10年左右华西就已经打出了猫友好型医院的牌子,但当时很多医生是不理解的,毕竟那个年代猫不是很多,由于广告效应狗也流失的一批,好在这份坚持一直做到了现在,随着猫的普及让华西提早就进入了市场主流的归到,2013年更是申请下了金标的猫友好型医院,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真正的专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打造的,短则三年光景,长则十年磨一剑,“奋斗精神”带来的坚持必不可少!
作为一个医生来说,想要提升自己外出培训自然是少不了的,因此拥有一个好的平台可以说是必不可少,毕竟只有平台给予保障才能有足够学习的机会,那么对于有学习积极性、有奋斗精神的医生,一定是鼓励学习并且提供相应支持的。同时对于医生的宣传也是全程跟进,从“全科”开始宣传到“专科”行业知名,这些都是一个平台能够给到医生的保障,不仅可以加速医生的成长更能让医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同时李发志老师也有着另外一种见解,“公司不是家”一切的学习和培养都应与医院和个人的发展双重绑定,尤其是高额的培训费在支出的时候一定是要签订培训协议,毕竟培养人员不是义务,当然,这一切都会在学习计划开始前就和受训人员提出,只有这样开诚布公才会降低后续的人员流失风险,同时也能够寻求到更多懂得感恩相互认同的伙伴。
分析与思考:
在打造专科的过程中,必将以“人”为基础。不将基础奠定好的话,就极有可能影响后续的发展,如出现专科水平发展较低、专科设备利用率差、专科人才流失等现象,使医院专科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下降。在本次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华西的专科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无论面对竞争对手抢占先机或是培养人才后续积极性降低奋斗精神较差,都给专科打造的路上制造了一些麻烦,但只要坚持认定专科发展的路径,把控好人员“选育用留”的大方向,一定能够有效化解医生的不良情绪,同时一定程度上激励其作出更好的工作表现。
专科发展不顺利的案例经常可以遇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
1.盲目跟进,人员与设备无法配套;
2.管理者的工作导向与医生的思想产生了偏差;
3.医生专科方向选择盲目,朝秦暮楚,无法定向发展;
4.专科人才培育后的流失;
5.医生的合理需要未得到满足。
面对前人出现过的情况,根据本次访谈“避坑”方案为以下三步:
优中选优,因材设科;
循序渐进,因人配物;
开诚布公,携手共进。
华西的发展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正面的示范:
不成熟的医院管理者往往使用“应激”式的竞争方式,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打造成为了自己的经营风格。殊不知,专科打造的第一步就是良好的观察和准备。在不了解行业发展背景,甚至还没明确自己的发展目的时,就开始大谈专科打造。要改变这一点,医院管理者可以从观察入手:
· 观察医院人员的组成。
· 观察目前在职医生对于专科的积极性。
· 学会寻找本院医生的技术喜好。
· 观察本院病例量的组成是否具备开设专科的基础。
· 密切关注自己的专科打造计划及其造成的影响。对医生产生的是积极还是消极影响。
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当观察发现本院医生对培养方案趋向沉默或是反对,或者自身把握不准对方方向和目的时,可以先停下来,理清目的重新安排计划或是另选人才后再进行。
要想打造专科,没有相关的专业设备是万万不能的,但是有了设备也一定不是万能的,必须要先确定医院中有能物尽其用的医生,再将设备购入,并且应该设定一定比例或频次的使用要求,以保证设备的利用率。
这不仅仅是能将设备的使用率提升,同时可以促进相关专科的病例累计,从而提升医生在本专科的经验。
开诚布公,携手并进——学会循循善诱,拒绝放任自流与独断专行
作为医院的创始人或领导者,理应与医生开诚布公尤其是和对方讨论棘手的问题时(如签订培训服务协议等),或是为医生筹备专科打造之前都应做一次深入细致的沟通,同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 询问观点(Ask):表明你很有兴趣了解多方的看法。
· 确认感受(Mirror):表示高度理解,同时从语气、姿态等方面综合确定该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积极性与奋斗精神
· 重新描述(Paraphrase):如果医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时,请重重视他们真实的表达,而且鼓励他们分享内心的想法。这更有利于我们了解到他们对于该方案的认可成都
· 主动引导(Prime):如果发现双方意向契合,那么就应该主动引导并帮助医生建立专科打造的基础
总结:
因材设科,因人配物,携手并进。做好这基本的三点,就像访谈中李发志老师对于华为管理课程中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配比的推崇,“企业中20%是有形资产,80%的资产应该是无形资产” 逐步从硬件设施走向“以人为先”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