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年来,特斯拉麻烦不断,从高管离职、多起车祸到电话会风波。
前段时间,更传出马斯克被股东“逼宫”,多家机构建议撤掉马斯克董事会职务,仅保留CEO一职的消息。
前几天雷军演讲透漏,小米上市破发,被投资人训得像小学生,汗流浃背,差点被请出小米
商业最残忍的地方在于,你刚上赛道就已经被宣告结束,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被踢出局,成了商业世界里的权力游戏。
从一手创办,到一无所有
作为新浪网的创始人,王志东曾领导新浪网成为全球最大中文门户并于2000年成功上市。
他甚至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十位最有影响力企业领袖之首。
但在巅峰之时,却不得不选择离开新浪。
段永基等新浪5名董事在董事会上突然对王志东宣布免除其在新浪的一切职务,原因在于王志东坚持认为拯救免费网站的出路是广告。
但当年新浪网广告收入增长缓慢,同时他坚决反对持有4亿美元现钞的中华网与新浪网的合并计划。
结果,在没有得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他被董事会宣告要更换公司CEO,并且没有给他任何讨论和解释的机会。
最后,无论王志东如何争取,只能被迫离开,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别人夺走。
公司过度引入资本,最后死在资本手上
企业离不开资本的助力,但也是把双刃剑,从最初走到一起时的“你侬我侬”到最后创始人被踢出局。公司很多决策都囿于资本的插足。
说到乐百氏,大家也许不会陌生,但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品牌却从大众视野中消失了。
最痛心的莫过于它的创始人何伯权。
短短8年,何伯权让乐百氏的销售额上升到1997年的15亿元,连续5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
然而,在乐百氏巅峰之时,何伯权却做了一个错误的选择,也让他后悔终生。
2000年,他将92%的股份卖给法国达能。过度的稀释,导致他的话语权越来越弱。
2001年11月30日,何伯权向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宣布他和杨杰强、王广、李宝磊、彭艳芬等五位创业者集体辞职的消息。
原因是达能不想做大乐百氏,甚至想将其雪藏起来,为此何伯权与投资方发生了严重分歧。
分歧的最后结果是何伯权被踢出局。
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最让人唏嘘的是,南玻创始人曾南,辛苦拼到71岁,最后被人踢出公司。
2016年11月15日,曾南在愤懑中告别了他用大半生心血培育出的好“孩子”——中国玻璃和太阳能行业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标杆企业——南玻集团。
除了一纸辞职的报告,没有欢送,没有感谢,有的只是与打上门的“宝能系”之间的事事非非。
2014年12月,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持续买入南玻股票,最后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最后宝能系步步为营,彻底接管南玻。
71岁的老人家,辛辛苦苦拼搏了几十年,最后却没能守住产业,落得一无所有。
在告别之前,尚在病中休假的曾南说道:“我退了(董事长)以后,永远不会再给什么人打工了,多高的职务也不干,我该休息了。”
10年前俏江南创始人张兰,告别了她一手养大的“孩子”。
这位创始人,曾经靠着在加拿大餐馆每天16个小时的辛苦打工攒下了2万美元的原始资金。回国后,开始做起了餐饮。
7年间,俏江南打上了中高端餐饮的烙印,在全国开出数十家分店
最后因为没在约定时间实现上市的诺言,被资本踢出局。如今只能黯然神伤,在家帮忙带孙子。
从一手创办到一无所有,这些创始人经历了一段难熬的岁月。
三次被逼出局的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曾经成为业内笑谈,他的一句话也道出不少创始人的无奈:“大家已经上了船,何况我还是一个创始人,如果我不想下这个船,谁也赶不走我。”
资本究竟有多残酷?
作为世界上价值最高的“独角兽”公司,未上市的Uber估值达到了700亿美元。然而Uber在全世界各地依靠“烧钱”进行价格补贴,已经严重亏损。
亏损的直接结果就是,创始人被逼下台。
无奈的卡兰尼克在辞职声明中说道,“在这个艰难时刻,我接受投资者让我下台的要求。我希望Uber从此以后能告别内斗纷争,把注意力集中到公司建设上面。”
资本究竟有多残酷?当市场容不下你的时候,合并成了无奈之下的选择,创始人要么忍辱负重,要么选择离开。
资本血拼,创业公司跑马圈地,拼到最后还是被资本吞并。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的时候,大众点评CEO张涛据理力争,他想守住这份辛苦打拼下的基业。
合并之初,新公司也是实施联席CEO制度,2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
结果仅仅过了一个月,王兴发出内部信,确认张涛退出新公司CEO,只担任董事长。
即使看上去更高端,但如果不参与企业管理,就意味着被清出局。
随后,张涛与同事抱头痛哭的照片被疯传,也证实了他离职的消息。
在大势面前,你根本没法改变局面,尽管各种不愿意,但还是要听从资本安排。
创始人在这一刻,什么都不是。
反抗与无奈
“我的去留已经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这个文化能延续下去。从某种角度来讲,我们是万科文化的守望者。”
被赶出万科的王石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多少有些无奈。
创始人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群体,上一秒上阵杀敌,下一秒就被资本打趴。
曾经,有媒体对国外创业公司失败的理由进行了总结,结果发现资金成了一个公司存活的最关键因素。
这也使得很多创始人不得不做一些妥协,尤其是引资入股后,企业做的所有决策都需要获得股东的同意。当你的满腔热血得不到回应甚至遭到反对的时候,接下来走的每一步都极其艰难。
GigaOm创始人感慨,“商业,就像人生,不可能和电影一样,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到童话般的结局。”
一边市场需要烧钱补贴,一边员工这个月的工资需要发,当你无比焦虑的时候耳边又回荡起股东说的那句话:“这个季度又亏损了,再这么亏下去我们只能把你请走了。”
你生气又无奈,心想:“为公司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却一句话被否定,凭什么?”
一旦踏入了资本这条道路,很多事情就开始偏离了掌控,当你没有足够的筹码时,只能任大股东肆意宰割。你根本没法改变这种状态,只能在深夜里暗自捶胸叹气。
想不被“逼宫”
你必须了解这5点
创始人需要树立起“规则感”
在很多创始人被逼走的案例中,资本方其实并未违反规则,而只是利用了创始人不熟悉规则的漏洞。
不能贪大求全,为了发展,不管什么条件先把钱拿过来,最后只会埋下祸根,不要盲目引入资本,要有条件引入。
反思“我为什么要融资?”
有些创始人被扫地出门,就责怪资本游戏太过残酷、险恶。但商业世界里没有情义可讲,创始人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为什么要融资?
尤其是这几年创投环境的成熟,很多创业公司动不动就谈风口、拿融资。
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往往患有一种“融资饥渴症”、“融资崇拜症”。
他们可能并不十分缺钱,但在他们看来,获得资本的青睐是一种无比高大上、前途无量的事情,可以拿出来作为宣传的素材。
少一些融资饥渴症,你将会避免很多麻烦。
寻找与自己理念一致的投资人
乐百氏创始人何伯权就是因为与控股方经营理念不同,最后被迫离开乐百氏。
创始人与投资人闹僵,不全是因为利益冲突,有时候还是基于理念不一致。
创始人自己要“干净
在大部分引起纷争的项目中,都不可避免有一些不合规甚至违法的影子在里面,这也是争斗的导火索。
创业者如果要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得确保自己是干净的,这样才不至于因为被别人抓住了“小辫子”而不敢声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