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Industry
产业+

金融 您的位置:首页 > 产业+ > 金融

合肥,一个“伪装成城市的投行”

2021-09-10 896 返回列表

最近,各大省市上半年的GDP陆续公布,安徽经济总量进入全国前十,数据十分亮眼。其中,合肥市GDP 5203.46亿,同比增长13.6%,在长三角各地市GDP总量排名中位列第七。

从2010年到2020年,10年间,合肥GDP增幅高达272%,“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的标签备受关注。

2021年8月18日,航拍合肥市天鹅湖商务区。图|视觉中国


作为全国建市时间最短、城市体量最小的省会城市之一,合肥的存在感一直不高。

那么,合肥,凭什么能一步步稳赢?


1

第一次“风投”

举全省之力接纳中科大

“科大之于合肥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

1958年9月,由于国家科技和人才发展的需要,中科大在北京应运而生。在首任校长郭沫若的带领下,中科大在创办的第二年就跻身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图虫创意

1969年,受国内外环境影响,13所在京高校被迫外迁疏散到全国各地,中科大就是其中之一。在那个饭都吃不饱的时代,一所学校的迁入,对地方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中科大因科研成本投入巨大,在13所高校中最不受欢迎。

湖北、江西、河南都说养不起——江西明确拒绝,河南南阳表示力不从心,湖北以“沙市(现湖北荆州)已有中科院五七干校,无合适地方容纳中科大”为由,婉拒。

最终,安徽举全省之力接纳了中科大。时任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李德生表示:“安徽人民就算是不吃不喝,也要把中国的科学苗子保住。”

尽管合肥不是中科大的第一选择,甚至不是第二选择,但对于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合肥还是给予了“亲人”般的待遇。

安徽先是在省会合肥给学校腾出了地方,把原先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位置让给了中科大做校址。虽然校舍面积还不到6万平方米,却是合肥当时能拿得出手的最好条件了,就这样,中科大在合肥扎下了根。

合肥也尽全部力量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合肥没有集中供暖,中科大却拥有了安徽省第一条“温暖专线”,享有专门开放暖气的待遇;中科大还是合肥最高级别的供电保障单位,市政府可以停电,校区不能停电;交通不便就开通公交专线;安徽最好的医院之一省立医院也划拨给了中科大……

这一切,都是为了给中科大潜心科研的师生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

同时,中科大也回馈着合肥,它的存在为合肥“科教名城”的地位打下了基础。

1989年合肥首次将“科教兴市”作为全市发展的基本战略;2004年合肥被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2017年合肥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科技逐渐成为合肥发展的强动力。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图|图虫创意

目前,全国共有国之“重器”大科学装置38个,包括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22个和在建大科学装置16个,其中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强劲支持,一举拿下8个大科学装置,高居全国第一。

【注: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来完成,建成后通过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

安徽正规划建设大科学装置集中区,梯次推进大科学装置建设,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合肥基地等加快建设,合肥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强光磁集成实验装置预研进展顺利。

从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到中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创造1.2亿摄氏度“燃烧”101秒新世界纪录,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9年居全国第一方阵。被普遍认为有望彻底改变世界的未来三大科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和可控核聚变,都成了合肥的强项。


2

第二次“风投”

工业立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合肥工业仅有一家小发电厂、一些铁匠铺和卷烟小作坊,年工业产值不足千万元。

1983年,合肥市二轻局下属第二轻工机械厂陷入绝境,濒临倒闭,而厂长之位早已悬缺5年,没人愿意来收拾这个烂摊子。

在合肥市经委工作的张巨声临危受命,调任这个厂的副厂长。从1983年开始转产冰箱,到1987年,年产电冰箱已达到6万余台,实现产值4908万元。到了90年代,该厂还研制出了新一代大冷冻室181型冰箱,创造了轰动业界的“181效应”。此后,第二轻工机械厂成立美菱公司,成为我国知名电器制造商之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把家电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的合肥,先后培育了美菱、荣事达等多个本土品牌。

2017年11月9日,安徽合肥市肥西县桃花工业园内,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组装家电。图|视觉中国

2005年7月,“工业立市”作为头号战略,被写入合肥“十一五”规划,构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带动经济发展方式发生转变。

这种工业发展战略,在当时的国内并不多见,合肥的积极性从何而来?

第一,如果没有工业基础,就算有科技资源高校也会外流;第二,沿海城市的工业往低成本的内陆转移,先准备的内陆地区一定能占得先机;第三,当时,合肥市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基本完成,为“工业立市”战略创造了基础。

2005年到2010年,5年间,合肥发力工业,按照产业链招商,查漏补缺快速形成了产业集聚,先后引进了美的、格力、海尔、TCL等十几家家电品牌。

合肥立下一个小目标——改变“北青岛、南顺德”的全国家电业版图。

在5年中,京东方6代线、友达、格力、美的、日立、大陆轮胎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第一台直写式光刻机、第一台4G基带芯片原型机和世界首个规模化全通型量子通信试验示范网等成果出现在合肥工业“成绩单”上;

合肥的传统产业集群也从单一的家电产业增加到汽车、装备制造等,其中,家电“四大件”产量由1304万台套增加到4224万台套,跃升全国三大家电基地之首。

2011年,立下的小目标也实现了——合肥冰箱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洗衣机占全国四分之一,超过了青岛和顺德,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合肥家电产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该市首个千亿产业。

到2017年,合肥工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40%左右高位,2019年,合肥市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736家。现在,合肥家电产业年产值已超过万亿元,本土配套率超过80%,全国每10台家用电器中,就有4台是“合肥生产”。

这样的成绩与主政者的信念分不开。如果从2005年算起,四届合肥市委书记,三任合肥市市长,每一位主政者,均抱定了“工业立市”这个大主张。“工业立市”提出后的2006年、2016年,合肥工业总产值分别突破了千亿元和万亿元大关。

目前,合肥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


3

第三次“风投”

全球显示屏之都

中科院院士欧阳忠灿曾说,“中国大陆平板显示有两个里程碑,第一个是京东方建立第一条6代线,这使得大陆液晶显示有了中大尺寸;第二个里程碑是2016年展现的柔性显示。这两个里程碑是代表中国大陆显示产业最明显的特征。”

这些都离不开合肥。

曾经,显示屏是日韩的天下,中国的液晶面板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为了通过建立强大的显示屏市场,改变一个省会城市被讥讽为“小县城”的寒酸形象,2007年,合肥承诺拿出一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投资京东方,借力液晶面板为合肥电子行业壮威。

京东方落户合肥的消息一落地,周围一片非议。

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国外液晶巨头的降价让京东方备受打压。彼时的京东方,公司5代线、4.5代线都不理想,企业运营、市场销售也都不景气。

尽管如此,合肥仍然决定全力下注。

为了引进京东方,合肥拿出了绝对的诚意,除了在地块配套条件、土地价格、能源供应、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京东方政策性支持外,合肥市政府承诺拿出90亿元资金,与京东方共同投资175亿元,敲定了国内首条液晶面板6代线项目。

京东方也没有辜负合肥,2009年4月,合肥京东方6代线的投产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此后的10年里,京东方8.5代液晶显示面板生产线、全球最高世代线的10.5代线先后在合肥建成投产,带动了70多家显示领域的配套企业到合肥发展,合肥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显示屏产地之一。到2017年底,京东方在合肥的投资已超过1000亿,据估算,合肥市政府平台所持有的京东方股票巅峰时期的浮盈有上百亿。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京东方的扎根引发了巨大的连锁效应,彩虹、康宁、三利谱、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

2019年9月,合肥新型显示器件成为国家发改委首批66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全产业链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面板产线规模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2021年,有着“最强风投”城市之称的合肥,又下注了OLED行业的维信诺。

【注:OLED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OLED),OLED属于一种电流型的有机发光器件。】

2月25日,在安徽合肥市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发布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报告》,其中提到合肥今年将推进包括维信诺AMOLED在内的重大项目的投产达产。

维信诺也不负所望,全球首款AMOLED全卷曲显示屏、全球首款任意弯折柔性屏全模组等柔性产品,最小弯折半径可达到1.6mm,屡次突破柔性显示折叠技术边界,并成为两项柔性显示国际标准的制定者,柔性OLED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4

第四次“风投”

打造“中国芯”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的三大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

2021年2月24日,合肥,中国电科芯片研发实验室工作人员展示研发的芯片及模组。图|人民视觉

不过,近几年来,伴随着集成电路需求的扩大,仅靠京沪深三地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然不足以供给国内产业需求。

合肥敏锐地捕捉到时机,而且作为中国家电之城,要升级家电产业,上游的半导体发展自然要跟上。

2017年,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3年之后,合肥市政府与兆易创新成立合资公司合肥长鑫,专攻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芯片研发生产。DRAM芯片主要用于存储app运行时的缓存,是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半导体元件。

当时,中国内地的芯片被日韩、欧美以及中国台湾的产商霸占,特别是DRAM,95%市场被韩国三星、韩国海力士、美国美光3家寡头垄断,剩下的份额被台湾的南亚和华邦瓜分,中国内地的自主生产能力几乎为零。而且,在三星等国外厂商恶意涨价的大背景下,2017年DRAM的价格疯涨,内存条被网友调侃“都快涨成金条了”。

为何要与兆易合作?

因为DRAM无疑是一个“烧钱”行业,当时长鑫一期预计投入180亿元人民币。不过纵观国际,DRAM三巨头中最小的美光科技,2019年一年的资本支出都有97.8亿美元,是长鑫一期投资的4倍。

所以,只靠政府,风险大,胜算却不大。不如找一个熟悉产业规律,又有资本市场经验的项目方来牵头推进,政府提供启动资金就好,项目成了,合肥市政府可以收获一个周边配套产业链和就业税收。

就这样,合肥市政府要钱给钱、要地给地、要人有中科大,与长鑫共同出资购买了关键专利,搭建了价值百亿的生产线。

2018年,合肥长鑫的DRAM正式投片,产品的规格为8Gb LPDDR4。这应该是国内公司首次投产LPDDR4内存,此前紫光国芯计划提供的也只是DDR4颗粒。

两年后,光威国产内存诞生了,它采用的纯国产内存颗粒就来自合肥长鑫。有人说:“自从合肥长鑫发布了光威国产内存,三星、金士顿的工厂突然就不着火了,不发大水了,员工不罢工了,产能也够了,价格突然就降了。”

在合肥长鑫的引力下,大批半导体企业相继来到合肥。“中国芯”的全产业链为合肥带来一个千亿集群,兆易长鑫上市福利估计超过1000亿。


5

第五次“风投”

迎来新能源汽车时代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新车销量将占到新车总销量的20%。在这一政策指引下,国内多个城市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样板城市。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合肥早就开始了布局。

2020年初,伴随着全球车市销量下行,以及中国新能源车行业面临补贴退坡的阵痛期,新势力造车企业资金压力陡增。身居其中的蔚来汽车一度跌入低谷,其2019年四季度财报公布后,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坦承:公司的现金流已经撑不过12个月。

由于持续亏损、现金净流出、营运资金为负、权益为负、融资项目完成存在不确定性等相关情况和事件,公司能否持续经营仍存在很大疑问。曾经想“让特斯拉无路可走”的李斌,几乎走到了悬崖边。

就在这时,合肥斥70亿巨资“迎娶”蔚来。蔚来中国总部项目正式落地合肥市,双方从公布框架协议到达成投资,只用了65天。这笔钱对于蔚来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而合肥下注的却是它期待已久的新能源产业链。

此前,在合肥市政府会议上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表述中,再次为合肥接下来的新兴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用八个字概括就是“芯屏汽合、集终生智”。

无独有偶,合肥与蔚来签约一个月后,大众在安徽直接落定两笔投资。2020年5月,大众集团宣布:

将投资约11亿欧元获得合肥新能源企业国轩高科26%的股份并成为其大股东;投资10亿欧元,获得江淮汽车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增持电动汽车合资企业江淮大众股份至75%。


这意味着,国际汽车巨头真正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由此,大众-江淮-国轩高科联盟在合肥正式形成。

2020年11月,合肥陆续推出了几条新政策:

一是合肥将允许新能源汽车非高峰时段使用公交专用道; 

二是从2021年起,合肥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用车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车; 

三是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工作目标为到2025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超过千亿,整车产能达到100万辆,质量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2020年,蔚来不仅收获了优异的销量成绩,更在股市上顺利逆袭。至于与大众的深度“绑定”,更使得合肥一度跃升成为了大众集团继长春和上海后,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截至目前,合肥已相继实施了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江淮蔚来新能源汽车、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并集聚蔚来、江淮、国轩高科、华霆动力、巨一电机等上下游企业120余家,形成了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应用、配套的完整产业链。


6

“风投城市”,格局放大

曾有一条很火的微博这样评价合肥:“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

2007年,拿出全市1/3的财政收入投入面板(京东方),赚了100多亿;2011年,拿出100多亿投半导体(长鑫/兆易创新),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2019年,拿出100亿投新能源(蔚来),结果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落地合肥。”

2020年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回答了备受关注的几个问题:

“合肥靠什么?”

“怎么看最牛风投机构?”

“风险谁来担?”


*“真金白银”的诚意

传统的招商引资方式,政府大多只提供土地、税收等政策性支持,只作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中间人。

而纵观合肥这些年来的“风投”,都采取了一个相同的模式:

先是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产业投资基金,服务于招商引资战略性产业,善于大手笔投资基金吸引企业落户;再将投资所获股份卖出获利,然后继续扩充投资基金,以一笔投资换一个产业。

合肥“真金白银”对目标项目进行资产的重投资,拉高政府出资比例。这样的好处在于,合肥用政府资金作为杠杆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跟投,对投资进行担保,可以稳定项目方、投资方、社会资本的信心和预期。

而且,合肥市政府签署一系列条款,约定反担保条款,适时退出,确保政府资金安全,循环投资,保障资金利用效率。合肥和蔚来的对赌协议显示,蔚来需要在5年内完成上市,否则需回购。


*产业精准,善抓头部力量

在产业方面,合肥不是没有走过弯路。2007年,合肥提出了121工程计划即指每年10个新建工程,20个续建工程,10个竣工投产工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败案例,最典型的是船舶重工熔盛重工和生物医药企业北大未名两个案例。

从京东方到兆易,再到蔚来,合肥市政府撬动了显示屏产业、半导体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都紧贴国家政策,并且一直渗透到这个产业的头部。而头部企业意味着产业链的掌控权,产业链带来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才能让合肥成为新的产业基地。


*抓住产业转移的机遇

为吸引企业落地,地方政府通过地方融资平台、产业引导基金等方式入股企业,达到“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的目的,这原本并不稀奇。早年间便已实践于江浙一带,并无太大特别之处。地理位置极占优势的合肥,成为众多企业布局产业转移的首选站点。

合肥是四大科教名城之一,拥有中科大、合工大等一系列高校,高层次人才十分丰富,对于新型材料研发类企业来说很重要。


*开放高明的政府班子

合肥的招商投资队伍,已然演变成了一个职业投行。他们常年外派两三百支招商小分队,每支小队每年10万经费。一个基层招商员,都具备全产业链知识。

这种系统性知识,在合肥的一份《重点产业招商指南》中充分体现了出来,199页的报告里,清晰梳理了各个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技术及政策,精细程度不亚于专业投资机构。编写这个指南的,就是合肥市投资促进局的人。

合肥以其超强的判断力、决断力、执行力,被称为“风投城市”。如今的合肥,正在产业、科技、金融、外贸、人才培育等领域全面发力,力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中抓住机遇、赢得未来。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1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