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和一个企业家朋友聊天。
他穷苦出身,20多岁创业,历尽艰难曲折,曾一度攀升至区域首富。
现在放下身段,再次创业,心潮逐浪高。却感觉思路、组织尚未理顺,颇为纠结。
这些年,我看了不少公司,大小、新旧、成败,各类均有。对这个问题,有些心得:企业经营管理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就像手机,不管装哪个应用,操作系统却大部分是一样的。
当下和这位朋友畅聊甚欢,他也颇有云开月明之慨。归纳出来,与方家探讨。
01
企业的本质“三法”
关于企业和企业家,中西方的相关专著、论述汗牛充栋,乱花渐欲迷人眼。
很多人在各种概念和理念轰炸中,不是越来越清醒、明晰,反而偏离原点,模糊焦点。
大道至简。企业经营者需要的不是词语的迷宫,而是回归本质、遵循基本逻辑。
就企业而言,它在商业上的核心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好人才,做出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而对于企业的组织与管理,我也有一个总结,企业是企业家的企业,如果站在企业家的角度,企业管理的核心就是三点:想法,说法和干法。
先说想法。
再伟大的宏图和事业,都是起源于一种意念,一种憧憬,一种冲动。所以,陈春花说,战略是一个梦想,人生是一种向往。
企业起源于创始人的一个想法,是这个想法的落地与延续。在企业里面,想法主要便是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分别解决的问题是:公司为什么而努力,公司想做成什么样,公司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在上一时代,很多企业野蛮生长,个人胆气与资源、时运等干系重大,很多企业并不太重视文化与环境建设。
但如今,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好人赚钱时代已来,没有理念设计与价值观的企业很难再做大走远。
企业虽然是利益集团,追求利润,却也是理想集团,用共同的追求凝聚人心。如何把虚做实,把想法落到实处,是经营者需要仔细思考的命题。
再看说法。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都在意“讨个说法”,或为名誉,或为权利,或为利益,或兼而有之。相对应,这里的“说法”,不指向表达方式,而是指价值评判原则与分配机制。
公司里各类各级“打工人”们,不需要凌空蹈虚唱高调,在大的理念与价值导向之下,驱动其奋斗的内在动力就是声望、利益与权力,三者各有偏重而已。
因此,一套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合理价值评判与激励机制,是形成有序、有效、有活力组织的关键。
这里的说法,在企业里具体的指向就是公司制度,尤其是考核与激励机制。好的制度就是凡事都有个说法,让员工服气,让他不管是想要得到声望、利益还是权利都有路径可循可依,从而点燃其心中之火,引燃其工作激情和创造力。
所以,做出两家世界500强的宋志平经常讲,“没有机制,神仙也做不好企业。有了机制,做好企业也不用神仙。”
共富时代,企业也当以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共富”为目标,设计合理机制,凝聚人心,激活组织。
最后是干法。
干法就是怎么干,怎么样实现前面所述的 “想法”与“说法”,主要指的就是公司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和运营。
这方面的核心就是围绕用户需求和痛点,做出精美、高效、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此,在满足用户的同时,其实也是员工的自我满足。
我在正和岛《决策参考》8月刊的卷首语里归纳过新生代企业家的四大特点:
4. 注重人文科技:新型企业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正在迅猛增长。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