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国外市场基本情况、国内市场现状、产品风控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宠物保险问题,同时提出一些未来宠物保险发展的建议。
英美宠物保险市场的情况
宠物保险在英国于1947年便已问世,至今已数次迭代,被公众所广泛认可。英国现有人口约6700万,45%一50%有养宠物习惯,购买宠物保险者360万,约为总人口的5.37%。英国宠物保险产品主要分为四种:长期保单、定额保单、定期保单和意外险保单。其中长期保单为市场最畅销产品,保费按年缴纳,保障宠物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意外事故和疾病,保单中通常设定单一疾病、事故和年度限额;定额保单对保障上限设定限额,超出限额以外的费用不再保障;定期保单通常承保一年期间里发生的意外事故和疾病;意外险保单对疾病不予承保,只保障保单有效期内发生的意外事故。根据公开市场数据估算,2020年,英国宠物保险保费规模达到13亿英镑,同比增长超6%,全年赔款近8亿英镑,每日处理赔款超过220万英镑,案均赔款817英镑,这是英国保险协会自2007年统计宠物保险以来赔款金额第二高的年度,比2011年赔款高出80%。快速增长的赔款数额主要受宠物诊疗费用升高的影响,而新冠疫情则进一步推高了案均赔款的增长幅度。
美国现有宠物1.84亿只,宠物的投保数为252万只,保费收入约15亿美元,保险渗透率为1%—2%,与英国差距较大。美国宠物保险产品主要分为综合险和意外险,其中综合险占总保费近94%,不仅涵盖传统的医疗险和意外险,还提供宠物健康增值服务,比如宠物疫苗、体检、早期疾病筛查、营养咨询、齿科护理等。而意外险和其他附加险仅占约6%。根据北美宠物保险协会数据,目前全美有约20家宠物保险公司经营着超过40个宠物保险产品。2020年投保宠物数约为310万只,占全部宠物量的比例仅为2%远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也正因为此,美国很多保险公司对于宠物保险的前景极为看好,不断有新公司加入宠物保险市场,但目前市场集中度仍然较高,前十大宠物保险公司市场份额合计预计超过80%。产品销售除传统的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外,兽医对于宠物保险产品的推荐成为一个主流渠道;同时,企业员工团体福利方案中也越来越多考虑为员工提供宠物保险。此外,犬猫繁育机构参与宠物保险销售过程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我国宠物保险市场现状
中国保险行业在宠物保险领域的尝试与探索已经十年有余,不同时期的宠物保险各有特点,学习与模仿、试错与推翻、沉寂与改变等过程交替发展。
2004年左右,中国的保险公司开始以家财险附加险的方式试水宠物保险领域。这一时期的探索普遍集中在宠物第三者责任险,在养宠人和宠物消费市场中并未得到较多的积极反馈,因此这一小众险种也并未得到充分发展。2010年开始,保险公司开始在宠物医疗保险方面进行尝试,但由于宠物医疗行业发展尚在初期,规范性相对欠缺,以及承保端风控力度不足,导致赔付率过高,这一类型产品也多难以为继。从2019年开始,互联网巨头开始联合保险公司主推宠物医疗保险,希望能复制互联网应用在健康险领域的成功经验,利用流量优势,吸引新的宠物保险客群,打造新的宠物保险模式。直至当前,产品供给和保障需求之间仍有缺口,中国的宠物保险前路仍然在探索之中。
国内宠物保险实践三大痛点:销售、风控和理赔
首先,产品的线下销售往往通过个人代理渠道或宠物医院,这两个渠道的弊端都非常明显。销售人员对宠物保险和产品本身了解不足,与客户交流内容仍停留在将既有销售话术机械性地进行转述,从而造成客户不认同产品的价值,无法下决心购买。宠物医院代销的方式虽然能精准地锁定目标客户群体,但这种做法无疑会存
在利益冲突,带来诸多逆选择风险。宠物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方,大概率会在保证治愈宠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将诊疗费用纳人理赔范围,从而来提升客户满意度,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
当然,现实情况是,目前宠物保险的主要销售还是来自线上平台,互联网头部平台几乎主导了客户流量,保险公司不得不为此做出妥协:在销量有了一定保障的同时,必须面对平台低价为王和高额手续费的双重压力,这对实际承担风险的保险公司来说肯定不是长久之计。
其次是风控,这一点是对保险公司技术能力和专业性的挑战。在技术层面上,保险公司需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宠物医疗设备对投保宠物的身份、年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测,这种筛查可以有效过滤带病投保的个体并且确定被保险宠物的唯一性。而专业性层面则要求保险公司配备专业的宠物保险团队,最好有动物医疗背景的人员参与。
最后,需确定适当的理赔方式。为提升客户体验、避免客户垫付,宠物保险也许会采取直赔的方式。此方式对理赔效率挑战很大,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审核,但若事后发现理赔有误,则几乎不可能要求客户返还诊疗费用。如采取传统方式,由客户先行垫付,事后凭票理赔,这样虽然保护了公司利益,但却影响到客户体验,还可能会因为拒赔而引发纠纷和投诉。因此,保险公司需谨慎评估不同理赔方式的效果与影响。
宠物保险产品未来发展建议
每一款成熟的产品都经历过坎坷的发展过程,国内的宠物保险也必将经历产品换代升级过程,建议保险公司在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为切入点对产品进一步完善。
1.理性定价,保证费率充足度
数据显示,每只宠物在医院的年平均消费金额在1000元以上。从消费频次来看,由于宠物容易反复出现季节性的皮肤病、感冒、尿肠道等疾病,半数以上宠物主人会每三个月光顾一次医院。上述疾病的治疗费用一般都会在1500元以上,所以这决定了宠物保险绝对不是一款可以低价销售的产品。从英美市场的单均保费上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定价远高于国内。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宠物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会加人到这个赛道中来。产品定价要时刻保持理性,避免为抢占市场而出现价格战,竞争更多的应停留在服务上。
2.精细化管理疾病保障范围
未来,在产品迭代过程中宠物疾病的责任范围可以做精细化管理。不同品种的犬猫有其特有的疾病,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可以将产品涵盖的疾病范围进一步细分,将宠物的分类结合其特有的高发疾病来确定,拥有同种高发疾病的宠物归为一类,保单条款中逐一列明可以被保障的高发疾病,但适当除外一些低发或偶发疾病。这样一
来,既可以解决宠物主人担心产品不保常见病的痛点,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保险公司的责任范围。当然,如果有宠物主希望对所有疾病进行保障,也可以选择增加保费来补充购买针对除外疾病的保障。
3.按犬猫分类实行精准定价
犬猫应根据其品种的不同实行分类精准定价模式。根据宠物分类,犬可以分为10类,猫可以分为11类,不同类别间无论是习性还是体格都存在着不小的差异。虽然有欧美市场的定价经验可供借鉴,但不少外来犬猫品种在中国还是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并非该品种特有的一些疾病。因此,随着承保数据的积累,经过精细化的管理与分析,保险公司需要通过将自身承保数据与犬猫分类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精准定价。
4.明确单次事故定义
目前国内的宠物保险似乎都没有在保单条款中明确一次事故的定义,但这一点值得被仔细推敲。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宠物主的利益,在一个保单周期内,英美市场的通行做法会把同一病因所导致的诊疗费用统一确定为一次事故。举例来说,一只宠物的左眼因细菌感染而出现眼疾,治疗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右眼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那么双侧眼睛所产生的治疗费用都会被归结为一次事故。
国内的宠物健康保险往往在保单中载明了年报销次数,次数用尽,保单责任自然终止。在理赔过程中,诊疗费用往往以天为单位计次,手术按次计数。假设一只宠物花了数天时间治疗一种疾病,中间还经历了手术,保单是否会因为这一次治疗就耗尽?如果没有明确宠物保险中的一次事故定义,保险公司也必将和宠物主之间频繁发生争议。
5.灵活保单设置,增加可选责任
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各类保险产品的发展方向。除了主险以外,建议将宠物寄养、走失、丧葬等作为可选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让产品延伸至更多宠物消费领域,提高曝光度;另一方面也可以解决宠物主人在“携宠出行难”等方面的痛点。
6.精准定位目标客户,减少资源浪费
建议将年轻群体作为目标客户,确保产品信息高效、精准传递,减少资源浪费。多份行业报告指出,养宠人群呈现出年轻化趋势,80与90后是主力人群,而且具有高学历与高收入的特点。在购买宠物保险上,90后一样是主力军。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挖掘现有的个人业务,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二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