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机中,富人在财产上的损失最大
先看个段子:
美好的一天从恒大(今年来跌幅84.71%)的房子醒来,拿起小米手机(跌幅40.78%)刷起了知乎(跌幅33.16%),骑着小牛电动(跌幅32.8%)去上班,路上顺便点上一杯奈雪(跌幅55.35%)。
上班打开QQ音乐(跌幅68.56%)来上一首摇滚,给昏昏欲睡的早晨添加一点兴奋剂。中午约上三五好友去海底捞(跌幅69.47%)聚餐打个滴滴(跌幅56.64%)回公司下午上班摸鱼打开爱奇艺(跌幅73.05%)刷视频,顺手去楼下取个拼多多(跌幅69.36%)快递,贝壳(跌幅70.82%)中介又打电话来推销房子。
晚餐吃着每日优鲜(跌幅65.46%)配送的水果,看着朋友圈里的水滴筹(水滴跌幅88.58%),用支付宝(阿里跌幅48.67%)捐了点钱。刷着b站(跌幅35.91%)里新东方(跌幅89.94%)捐桌椅板凳的视频,默默地抽着电子烟(雾芯科技跌幅69.25%)。终于十二月了,挺过去后,马上就要开春了。
很多人都知道皮凯蒂的那本书,《21世纪资本论》。皮凯蒂的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发现:从长时段的历史来看,人类财富在不断集中,贫富差距越拉越大,社会越来越不公。但其中有一个阶段是例外,就是在1910-1950年间,不平等呈现出缩小的趋势。而到80年代后,又重新呈现不平等扩大的趋势。
那为什么在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总趋势中,1910-1950年那一段却一反常态呢?我们只要看看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原因就比较清楚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世界上发生的最大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第二件,30年代大萧条,爆发的时间是1929年,结束的时间则其说不一;第三件,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各位请看清楚了,这具体的三件事,在性质上实际是两件事:危机与战争。也正因为如此,这让包括皮凯蒂在内的一些学者感到沮丧:难道只有危机和战争才能带来短暂的贫富差距缩小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人们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不是太大?
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场消灭财富的战争,富人的财富最多,所以他财富的消失无疑是最快的、规模是最大的。
比如说在上一次金融危机当中,胡润百富榜有一个统计,这个统计就表明,2008年,中国个人财富突破100亿的总共有50位,比2007年少了25位。上榜的富豪的平均财富呢,在2008年是30个亿,比2007年下降了22%。这当中,超过50%的企业家的财富都呈现了下降的状态,仅有不到20%的企业家财富小幅上升。
在这当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那些上市的房地产富豪,他们的身价变化最大,在一年时间里大约缩水了六成,也就是60%。
如果做一个比较的话,可以看得出来,那些拥有上市公司的房地产富豪,在2008年,他的财富平均缩水60%,而没有上市的那些房地产富豪呢,他的财富平均缩水30%。
在这当中最典型的,就是在2007年曾经排在女富豪榜首位的碧桂园的杨惠妍,在2008年这一年的时间里,她的财富缩水了将近75%,由1300亿减少到330亿。这里说的是,在危机当中,富人在财产上的损失可能是最大的。
现在留待验证的是三个问题:
第一,在上一次的金融危机中,财富损失最大的是上市的房地产商,那么在未来的若干年间,受损失最大的将会是谁?是段子中的互联网富豪和房地产商?
第二,在上次金融危机中,即使是损失最大的房地产商,在危机过后都经历了一个财富恢复的过程,今后的若干年还会这样吗?
第三,在上次的金融危机中,经历了一个财富格局转换的过程,即一些富人的财富大幅缩水,但在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些新的富人涌现出来,这次还会吗?
2
危机中,穷人受到的冲击最大
危机中富人遭受的财产损失最大。有些人也许会感到庆幸,甚至幸灾乐祸。但是且慢,危机中谁也逃不过。进一步说,在危机中富人财富的损失更多表现为纸面财富的缩水,而穷人面临的则可能是现实的柴米油盐的困境。因此,你没有任何理由为经济危机而欢呼。
我们可以看看上一次金融危机时的情形。
2008年10月,当时的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表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穷人可能损失最大。他对于穷人在金融危机可能承受最严重损失表示忧虑。
佐利克指出,今(2008)年以来已有1亿人陷入贫穷,而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长,需要维持对穷人的经济援助。佐利克这里所说的穷人受损失最严重,当然指的不是其财富损失的绝对数,而是指其生活状况的恶化,其生存所受的直接威胁。
当时联合国曾提醒,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2009年人类历史上将首次出现多达10亿人因粮食短缺而挨饿。其原因是,随着粮食价格下跌,欧洲和北美的农民将会降低明年的粮食产量,而第三世界国家的农民也会因为买不起种子和化肥降低产量。
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情况也相当不容乐观。根据美国国会公布的数字,在从2008年10月开始的财政年度,将有2800万美国人依赖政府发放的食品券购买生活必需品,这一数字是上世纪60年代实施食品券这一食品福利计划以来的最高数字。
在现实的层面,穷人或底层在危机中将会面临的是:
第一,就业机会的减少。经济危机与失业的关系就不用细说了,反正大家都知道。这么说吧,没有一次经济危机中就业机会是增加了的,都会伴随着大量的失业。经济萎缩,效益下滑,企业倒闭,裁员和减薪是必然的。我们频频听到爆雷这个词。要知道,对于企业主来说,爆掉的是财富,而对于员工来说,爆掉的就是谋生的机会。
第二,通货膨胀导致的购买力下降。不要把经济危机理解为经济不振,物价低迷。不错,在一些特殊的时点上,会出现物价低迷的现象,但在总体上说,经济危机往往与通货膨胀相伴随。道理很简单,正常的经济活动被打乱,经济萎缩,供给减少,物价必然上涨。一些耐用消费品可能出现降价的情况,而生活必需品更容易价格飞涨。
第三,对穷人提供的福利和救济可能会减少。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都会存在对穷人的救济或福利。但这些救济或福利是需要资源的,这些资源或是来自于政府,或是来自于社会。其实,最终是来自于社会。但在危机中,政府的财政收入会减少,社会中的资源也会很紧张。
因此,在危机中最关键的,是要保住穷人的生存底线。在上个世纪30年代大萧条中,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社会救济。而社会救济又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进行的。这就意味着不仅保住穷人的生存底线,而且以特殊就业的形式给了他们一份信心和希望。
03
危机中,中产阶层最惶恐最焦虑
中产阶层所受打击往往是媒体关注的重点。在经济危机中,富人的变化可能是没有原来那么富了,穷人的变化是比原来更穷了。而中产阶层的变化可能是在阶层之间跌落。
这与中产阶层的特点有关。
就财富而言,中产阶层有如下三个特点。第一,有一点点财富,但财富的数量相当有限。第二,其财产的种类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如目前中国的中产阶层,其财产主要是房产,有的有一小部分金融投资。第三,其保护自己财富的能力较弱,也缺少相应的手段。
就阶层特点而言,中产阶层之所以被称之为中产,就是因为其是处于富人与穷人之间。但实际上,中产阶层与穷人的距离比与富人的距离要近得多。也就是说,其成为富人很难,但跌落到穷人中,相对比较容易。这是其阶层地位的脆弱性。
中产阶层在危机中所受打击最明显在这样几点上。
第一,财产性损失最大。住房的缩水,股市的亏损,承受的主体主要是中产阶层。
第二,中产阶层债务沉重。在中产阶层,其消费的耐用消费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信贷消费的方式实现的。在正常的情况下,偿还这些债务对于其中的大部分人来说不是问题。但在经济危机中,由于失业和减薪,债务将会成为部分中产阶层沉重的负担。
第三,中产阶层在经济危机中的损失,除了财富之外,更重要的是信心的受挫。有人在网上说,现在过得最惨的就是中产阶层,因为富人早就有了房子和车子,穷人没钱买房子和股票,只有中产阶层,刚刚买了房子却成了房奴,仅有的一点积蓄买了股票还被彻底套牢。
过去几年中,这个社会阶层正日益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同时背负着房价飞涨、医药费高昂、子女教育成本上升的沉重包袱。人们通常所说的“房奴”也主要指这个群体。
这当中还需注意到一个问题:中产阶层往往成为调节贫富差距的牺牲品。因为,调节贫富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是规范收入分配、强化税收调节。而中产阶层的收入往往是规范化程度最高的,因此,就出现一种可能性,即富人群体因为收入高度非规范化而脱避调控时,中产阶层却成为税收调节的主要对象。此外,在燃油税等调控措施中,中产阶层都可能会首当其冲。
总而言之,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一个利益关系与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而对这种危机所做出的应对措施,也会导致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
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若干年间,世界各国的救济措施或刺激经济增长措施,有许多是通过下述措施实现的,即一是增加货币的投放,二是加大税收征收力度,三是发行债务。
而无论是哪种方式,都会对社会中的利益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增加货币投放有可能加剧通货膨胀,增加税收会加大企业甚至个人的负担,而发债也等于向民间抽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