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21年中国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这意味着,居民消费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量。
那么,内地主要城市里,哪些城市的居民消费能力更强、居民更敢于花钱,过去5年消费增长最快?我们先看中国内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50个城市排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衡量居民消费的最重要指标。2021年“社消”上海位居第一,达到了1.8万亿元,比第二名的北京要高出一大截,是唯一的“消费超一流城市”。北京位居第二,1.49万亿。重庆位居第三,1.4万亿。北京和重庆,处于消费的第二梯队。重庆之所以能超过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主要是人口多。北京跟上海差距在过去5年有所拉大,上海增长了65%,北京只增长了35%。这跟最近两年北京防疫比较严格有关,也跟北京纾解非首都人口、外迁一些市场有关。
未来,随着国企总部、大学搬离北京,北京的消费增长仍然可能偏慢,是否会被重庆超过有待观察。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分别位居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基本上处于一个量级。但从增速上看,广州5年只有16%,而深圳、成都、苏州的增速普遍在60%到80%。怎样理解广州5年“社消”只增长了16%?这个增速在“社消”总量最大的20个城市里,增速是最慢的。就连严重受到疫情冲击的武汉,5年也增长了21%。为此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广州市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统计公报里,给出的“社消”数据是8706亿元(下图):2018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中,很多城市的关键经济数据被调整了,有的提升了,有的下降了。在2021年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历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里(统计年鉴数据),广州2016年的数据调整到了7562亿元,缩水了13%。另外,广州2015年的“社消”数据也从统计公报时公布的7933亿元调整到了统计年鉴里的6994亿元(下图):2021年“社消”进入前十的城市,还有南京、武汉、杭州。
排行榜上的黑马,当数福建泉州。这样一个普通地级市,消费能力超过了很多省会城市,包括郑州、西安这样的“国家中心城市”、人口大市。
天津的排名有点令人大跌眼镜,只排到了25名,消费能力落后于泉州、南通、温州、徐州这些普通地级市。
天津5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跌了33%。这也是经济数据挤水分的结果。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东莞的消费超过了佛山。这两个城市近年来,围绕着“谁是广东第三城”竞争激烈。东莞的人口超过佛山,汇聚资金也在逼近佛山,GDP还有一些差距,但消费已经超过了。
山东的几个地级市,比如烟台、临沂、潍坊,以及江苏的徐州、盐城、南通等都表现不错。下面再看一下,哪些城市过去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较快。江西赣州是增长冠军,“社消”5年增长了151.5%,在全国遥遥领先。
一个城市,能在5年增长这么多吗?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这属于“统计奇观”。我查了一下,官方的数据就是这样的。只能有一个解释,2016年时赣州的这个指标被明显低估了。
增长亚军是安徽芜湖,5年增幅为138%;第三名是泉州,5年增幅为113.6%。
这6个城市增幅奇高,估计都跟2018年的经济普查有关——之前统计少了。大城市里,重庆、苏州、深圳增幅靠前,其实也是同样的原因:之前统计少了。
5年“社消”不增反降的城市是:哈尔滨下降了36%,天津下降了33%,石家庄下降了19.6%,唐山下降了9.6%。
另外,增长“龟速”的还有沈阳、无锡、烟台、潍坊、广州、临沂。下降的、增长超慢的,都跟第四次经济普查“被挤水分”有关。这其中,山东、河北、东北的城市比较多。广东的两大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深圳、东莞、惠州增长都超过了60%,广州都市圈的广州、佛山,增幅都没有超过20%。衡量哪些城市居民消费能力最强、最敢花钱,还是要看人均数据。遗憾的是,人口数据往往失真,所以人均数据可靠性也不高。好在刚刚经过了“第七次人口普查”,每个城市的人口数据准确度大幅提升,再加上第四次经济普查,把“谦虚”的城市发掘出来,把“掺水”的城市挤了水分,2021年每个城市的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质量比较高。居民最敢消费的城市不是人均收入最高的北上广深,也不是“最巴适”的杭州、成都,而是在长三角常常受到歧视的徽京——南京!2021年,南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8.48万元,是“社消”总额最高的50个城市里,人均唯一上8万元的城市。
南京为什么能拿下第一?说实话,南京的房价也不算便宜,但相比北上广深杭还是要便宜一些。在收入比较接近的情况下,买房子支出少一些,消费能力就会更强一些。另外,南京外来人口比例比北上广深杭低,本地人口占比偏高,消费能力也就更强一些。我还有一个猜测:南京人口可能被低估了。当然,这有待进一步证实。
第二名是上海,人均7.27万元。一般来说,大城市的商业都不仅仅服务当地,还会辐射周边,会有一些外地人的消费计入其中。相比其他大城市,上海这一点更突出一些。
第三名是苏州,人均7.08万元。苏州不是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也不是交通枢纽城市,所以苏州的消费本地化率比较高。苏州的7.08万元的人均消费额,数据更实在一些。前十名里出现了两个山东的城市——青岛和济南。还出现了另外一个普通地级市——常州。
两个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人均分别是5.42万元和5.41万元。都低于合肥、武汉,跟芜湖差不多。
长三角消费能力普遍超过珠三角,这个在意料之中。因为珠三角外来人口占比高,外来人口的消费被房租、房价挤压,再加上还要给老家寄钱,消费能力平均比较低,这是广州、深圳人均消费不能进入前十的重要原因。
至于东莞、佛山、惠州的人均消费排名,也都在30多名。本地居民占比偏高的大城市,人均消费高一些,因为居住成本相对较低。年轻人即便暂时没有能力买房,也可以跟父母住在一起。
人均消费排名靠后的,是赣州、石家庄、南阳、哈尔滨、临沂、南宁和天津。
赣州虽然过去5年“社消”大涨,但人均在50城市里倒数第一,说明经济不算发达。
天津作为直辖市,人均“社消”只能在50个主要城市里排名44位,也是令人吃惊。这个70多年前的中国经济第二城,人均消费开始跟山东的普通地级市为伍了。其实天津的房价,在全国来看并不算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