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Vitamins)是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必不可少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但在动物体作用极大,起着控制新陈代谢的作用,每一种维生素所起的作用不能为其它物质所替代。
目前确定的维生素为14种:
维生素根据来源可分为:
外源性维生素(由饲料提供的维生素);内源性维生素(不是由外界摄入,而是在动物体内合成的)。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不易溶于水,可随脂肪为人体吸收并在体内储积,排泄率不高。
特点为:
·分子中仅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和大部分有机溶剂;
·脂溶性维生素的存在与吸收均与脂肪有关;
·脂溶性维生素有相当数量贮存在动物体的脂肪组织中,若动物吸收得多,体内贮存的也多;
·动物缺乏时,有特异的缺乏症;
·未被动物消化吸收的脂溶性维生素,通过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但排泄较慢。过多会产生中毒症或者妨碍与其有关养分的代谢,尤其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D3。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中毒现象在生产中很少见;
·易受光、热、湿、酸、碱、氧化剂等破坏而失效;
·维生素K可在肠道内经微生物合成。动物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可经紫外线照射转变为维生素D3。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E,故均需由饲料提供;
水溶性维生素
水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水而不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吸收后体内贮存很少,过量的多从尿中排出。
特点为:
·分子中除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外,多数含的氮,有的还含硫或钴;
·溶于水,并可随水分很快地由肠道吸收;
·体内不贮存;
·多数情况下,缺乏症无特异性;
·反刍动物经瘤胃微生物可合成B族维生素,成年反刍动物不需由日粮提供;
·动物体内可合成维生素C。但在高温、运输、疾病、断啄、防疫、转群等应激条件下,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应额外补充。
(1)需要量少,通常以微克或毫克计,但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饲料供给。
(2)是有机物与微量元素不同。
(3)参与代谢调节,不构成体组织,也不供给热能,在体能起催化作用,促进主要营养素的合成与降解,其中有些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部分,体内缺乏时会引起代谢紊乱,而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会引起中毒症。
各种维生素缺乏和用量产生的症状
(1)吸收
脂溶性维生素与脂肪微粒一起经消化道吸收,脂肪吸收量增加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水溶性维生素大多通过扩散方式吸收,但B12需内因子(糖蛋白)辅助吸收。
(2)储存
脂溶性维生素在肝脏和脂肪组织贮存。水溶性维生素几乎不在体内贮存。
(3)排泄
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经胆汁从粪中排出。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从尿中排出。例:高产奶牛由于产奶量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比干乳期奶牛和低产奶牛要高。种母鸡要维持高的孵化率,其日粮中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水平比快速生长的肉仔鸡还高。
(1)不同动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不同。
(2)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生长阶段、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
(3)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还受维生素的来源,饲粮结构与成分,饲料加工方式,储藏时间等影响。
(4)提高饲粮中某些维生素含量,可提高畜产品质量。
维生素的需要受其来源、饲料结构与成分、饲料加工方式、储藏时间、饲养方式(如集约化饲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粗放饲养条件下,因饲喂大量的青绿饲料,维生素一般不会缺乏。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动物脱离了阳光、土壤和青绿饲料等自然条件仅仅依靠饲料中的天然来源不能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必需另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