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Data base
数据库+

文献 您的位置:首页 > 数据库+ > 文献

执业兽医课件:中兽医学

2024-08-01 485 返回列表

来源:动保圈儿

《中兽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其理论抽象、深奥难懂,但其又是一门技术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要学好该课程必须根据课程内容特点采用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方可事半功倍,达到学习目的。

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首先需要坚持和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中兽医学是在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的指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它在解释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时,借用了一些属于古代哲学范畴的概念。因此,中兽医学中包含了大量的哲学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要理解中兽医学中的哲学内容,掌握中兽医学认识和分析事物的基本观点。在学习中,还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其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其精华,予以继承和发扬。

2.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中兽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其理论、方药以及针灸等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加深对中兽医学理论的认识,加快对各项临床诊疗技术的掌握。

3.注意中西兽医学是两套不同的学术体系  中、西兽医学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两套不同的学术体系。因此,在学习中兽医学时,应根据中兽医学的特点,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核心,逐步做到对中兽医学的理、法、方、药及针灸等内容融会贯通。虽然在学习中可以把中西兽医学的有关内容进行相互比较,但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强求用西兽医学的观点来解释中兽医学的一切理论,对于暂时还不能用现代兽医学观点做出解释的,先接受下来,慢慢理解,不应轻易否定。

第一模块 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模块是《中兽医基础与临床》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其包括中兽医学概念与特色,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病因病机的内容,这是学习该门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学习过程中应高度重视。

学习本模块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 中医思维的养成

该课程的学习,应该说最重要的就是中医思维的培养,所谓中医思维其实可以理解为抽象思维,其不同于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现代医学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很多知识和理论比较具象、形象,而中医学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历史特征,是在古代哲学和认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中兽医基础理论非常抽象,带有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大家应该“设身处地”站在古人的立场和利用古人的世界观去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经过反复训练,以逐渐养成中医抽象思维方式。

二、 理论联系实际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理论源于大量实践活动,高于实践,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试着用中医理论去分析遇到的问题,观察和思考实践活动去印证中医理论。作为初学者,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就是首先联系自身,联系身边的人和事,将自己作为实验的第一对象,应用中医理论分析自己的行为、生理、心理等各种状态和变化。

三、 注重方法,不可急于求成

    刚开始学习中兽医基础理论时,一定要摆正心态,不可急于求成,因为大家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一开始就达到理解或应用的水平,因此建议大家先接受相关知识、理论,再识记,再理解,再应用和指导实践活动,只有这样才可能坚持学习,不会畏难而退。

四、 中西医对照,求同存异

    中兽医基础理论中的相关内容,相类似现代兽医学中解剖、生理、病理以及一些临床课程的内容,大家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中西兽医学的不同,切不可生搬硬套,相互解释,建议大家进行比较学习,求同存异,分清泾渭。

五、 多阅读中医古籍

对于基础较好或接受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中医古籍,如《伤寒论》、《黄帝内经》等,以培养学习兴趣和帮助中医思维的形成。

第二模块 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模块是中兽医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其包括四诊,辨证和防治法则。

学习本模块应注意的问题和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一、 重视实训

中兽医“四诊”是中兽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该部分内容侧重实践操作,学习中应以实验实训,临床观摩为主,多动手操作,亲身体现,逐步规范。

二、 结合病例,中西对比

辨证部分结合西兽医知识,对某一病例,用中西兽医两种辨证和辨病的方法进行分析,以加强理解。

第三模块 中药与方剂

中药与方剂模块包括中药与方剂的基本理论,常用中药与方剂,涉及内容丰富,学习过程中最难之处在于掌握几百味药物的功效、主治、应用、用法用量、上百首成方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应用、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但该部分内容的规律性很强,学习中注意把握重点、把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掌握规律性学习方法。

一、 明确重点

    本模块中包含几百味中药,而每味中药又涉及来源、产地、加工、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条目,学习中应抓住重点,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对于中药部分要求掌握的重点是每味药物的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对于其它内容做到了解或熟悉即可;另外每类药物中排在最前面的药物是现在兽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学习时应作为重点学习。对于本模块中上百首成方,学习时大家的应坚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学习的重点是每首成方的治法思想,用药技巧,经典配伍,同样,每类方剂中排在最前的也是该类最具代表性或现代兽医临床最常用的方剂,应作为重点学习。

二、 坚持中医理论指导,即医与药联系记忆 

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和指导,中药学的理论知识与中医理论密切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中药的功效与中医理论的病因、病机是相对应的,中医的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火、瘀血、食积,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等,中药中则以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泻火、活血化瘀、消食导滞、壮阳、滋阴、益气、补血等与之一一呼应。因此在中药学的学习中,首先要善于运用中医理论作指导,在充分理解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记忆中药学的内容,这样既省时又记得牢。如化痰止咳平喘药主入肺脾二经,源于中医理论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化痰药之所以又可用于治疗癫痫惊厥、阴疽流注、瘿瘤瘰疬等病,乃是因中兽医认为这些疾病病机上均与痰有密切关系。 

三、 比较记忆 

中药数量多,内容复杂枯燥乏味,易混难记,在学习中提倡前后联系,把相似或相反的内容作比较,准确地认识各味中药的特点,以加深理解和记忆。比较法是大家普遍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记忆方法。中药可以比较的方面很多,功效相似药物比较,如解表药麻黄与桂枝、防风与荆芥,清热药黄连、黄芩与黄柏,补气药人参与黄芪的比较等等;名称相似的药物比较 如柴胡与银柴胡,黄连与胡黄连,白术与苍术,羌活与独活,赤芍与白芍,附子与白附子,白豆蔻与草豆蔻,木通与通草,山茱萸与吴茱萸,桑螵蛸与海螵蛸等等;同来源药物的比较,如苏子、苏叶与苏梗,麻黄与麻黄根,桂枝与肉枝,橘皮与青皮,枳实与枳壳等等;不同来源同名药物的比较,如木防己与汉防己,川贝母与浙贝母,南沙参与北沙参,北五加与南五加等等;相同药物不同炮制品的比较,如生姜、干姜与炮姜,生地与熟地,生南星与胆南星,生大黄与酒大黄等等。 

四、 功效归纳记忆 

将同章或同类药物的功效归纳起来,使零碎分散或杂乱的内容趋于集中,掌握此类药物的共性,形成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可提高记忆效果。如凉血止血药均有凉血止血的功效,都可用于血热的出血证,具体到每味药,大蓟、小蓟又能散瘀解毒消痈,地榆又能解毒敛疮,槐花又能清泻肝火,白茅根又能清热利尿,侧伯叶又能祛痰止咳。经过上述归纳后,掌握了凉血止血药的共性,抓住了各药的特点,就显得容易记忆。根据这些功铲也就不难推导出大蓟、小蓟又可治热毒疮痈,地榆可治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槐花治肝火目赤头痛,白茅根可用于水肿、热淋,侧柏叶可用于肺热咳嗽等等。 

五、 歌诀强化记忆 

采用歌诀记忆,是学习中药学传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歌诀朗朗上口,简洁明快,采用歌诀方法记忆,就像是背古诗,顺口押韵,非常容易记住。如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歌诀:“发散风寒用生姜,桂枝紫苏和麻黄,辛夷胡荽与香薷,自芷葱白加荆防,羌活本苍耳子,柽柳细辛效果良。”如茵陈蒿与青蒿比较之歌诀:“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劳。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还可指导学生用谐音自编歌诀增强记忆,如性能歌的“麻黄发汗散风寒,利水宣肺能平喘”、“清热泻火用石膏,除烦止渴功效好” “穿山甲王不留,妇人服了乳长流”。这样不拘泥于形式又生动有趣的歌诀,极大地加深了记忆。

方剂部分,孤立、机械地背诵方剂,花费时间多,效果差。而汤头方歌是将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等以诗歌体裁,编写成歌诀,读起来琅琅上口。对学习者,可以由诵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小青龙汤:“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另外有些方剂,可自编趣味歌诀,记忆方便、效率高、经久不忘。还可自编一些趣味歌诀做适当的补充,如三仁汤:“三仁爬竹竿,(厚)朴通滑下(夏)来”等。

六、 联想记忆 

根据药物名称可以联想药物功效。如防风、天麻(定风草)、续断、骨碎补益母草、夜交藤、淫羊藿等,顾名思义,不难推测它们分别具散风、息风、续筋接骨、调经、安神、壮阳功效。根据入药部位特有的性能联想药物功效。以种仁入药的中药,富含油脂能润滑大肠,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如柏子仁、瓜萎仁等。 

七、 趣味记忆 

了解有关中药的趣味性故事,能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较深刻印象的记忆。如益母草,相传有一贫妇叫张氏,长期疾病缠身。身边只有个十二、三岁的儿子。张氏的病是孩子出世时,留下的瘀血腹痛之疾,一直未能治愈,以致体质越来越虚弱。一天,儿子从数十里外请来一位老郎中老郎中说:“我这方可值白银十两,大米十担。”儿子求医心切,爽快地答道:“钱粮有何为难,只要能治好我母亲的病,钱粮照付不误。”老郎中明知他所说有假,但念他如此孝道,很受感动。太阳西落,老郎中肩扛锄头,身背药篓,悄悄地进了山,只见老郎中挖的草药,叶呈手掌状,开淡红色的小花。他欣喜若狂,暗道:“这不是上山砍柴常见的野草么!”他用这种草煎汤给母亲喝,不出十日。母亲的病果真渐渐好起来。后来人们把这种草叫做“益母草”。 

八、 识共性,重特性

中药学按药物的功用分类,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和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这样既容易记忆,又不易混淆。

对性味归经、用量用法、配伍等内容也同样要区别对待。如理气药大多辛温芳香,这是普遍性,而苦楝子却苦寒,属特殊性要特别注意。学习中药学,既不要毫无区别地逐条硬记,也不要把特殊内容作一般普遍性对特轻易滑过。而特别要注重掌握其特殊性。

九、 学习方剂学的关键——证、法、方、药紧密联系

中医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辨证论治中,证、法、方、药是紧密联系和高度统一的,其高度吻合也是方剂的关键所在。而分析每首名方的证、法、方、药之间的紧密联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中兽医诊断学和中药学为基础。如阳和汤中配伍麻黄是因为其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作用。阳和汤治阳虚血弱、寒凝痰滞之阴疽,治宜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之法,在温阳、补血、散寒的基础上配伍麻黄,以其发越阳气的作用来鼓动气血流通而收到散寒通滞之功。可见阳和汤中一味麻黄就涉及了证、药、基础理论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通过分析证、法、方、药之间联系,才能掌握方剂的组方原则、基本结构和配伍技巧。

一十、 掌握组成方剂的核心——药物配伍

药物配伍能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是组合成方剂的核心,也是药物功效的配伍,在方剂学的学习中理解分析药对配伍、君臣配伍和佐使配伍,充分领会“药有个性之特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一十一、 掌握提高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分类整理

学习过程中要自觉地对信息进行加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中医方剂繁多,而学习过程中以法统方,便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如程钟龄提出的“八法”体现了中医治法的重点所在,对于学习方剂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汗法,其方剂是解表剂,而表证又有风寒、风热和体虚外感表证的不同。故解表剂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其代表方分别为麻黄汤、银翘散、败毒散。即使是辛温解表剂,根据风寒表证的不同,治风寒表实证用麻黄汤,风寒表虚证用桂枝汤,外寒内饮证用小青龙汤。这样以法统方记忆方剂,则多而不杂,详而有要,便于掌握和使用。

一十二、 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联系对比

有些方剂,组成、功效和主治证有相同之处,这样的方剂应互相比较,找出共性,突出个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类方剂中可同中求异,如清热剂中清胃散与玉女煎均清胃热,主治胃火上攻证,但清胃散清胃凉血,主治胃火上攻证,属实证;玉女煎清胃热、滋肾阴,主治胃热阴虚证,属实中夹虚之证。不同类方剂中,可前后联系比较,异中求同,如治泄泻的方有葛根黄芩黄连汤、痛泻要方、参苓白术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但因每方适应证的病因病机不同,故可区别记忆。另有药物组成部分相同的方剂可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如“桂枝汤”的加减方有小建中汤、当归四逆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含增液汤的方剂有增液汤、增液承气汤、清营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小柴胡汤与旋覆代赭汤佐使药相同等等。在学习中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刻理解这些方的区别与联系。

一十三、 掌握用方的灵活变化——方剂的变化

任何古方、成方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证候而制定的,由于患者的体质、年龄以及季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临床运用成方时,做到“师其法而不泥其法,师其方而不泥其方”。同时在方证相应的原则下要求方剂必须随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分析一首方时,要通过增减药物、改变药量和剂型来改变其功效和药力。如小青龙汤中以外感风寒表实为主,兼有内饮时,麻黄、桂枝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解表散寒为主,兼温肺化饮;以水饮内停证为主,兼有风寒表实证时,以干姜、细辛为君药,配伍麻黄、桂枝为臣药,温肺化饮为主,兼解表散寒;以外感表虚证为主,兼有停饮证,以桂枝、白芍药为君药,配伍干姜、细辛为臣药,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为主,兼温肺化饮等等。

一十四、 不可忽视的内容——用量、用法

方剂中药量至关重要,标志着药力的大小,决定作用的强弱;而煎法与服法,对疗效亦有直接影响。因此在方剂的学习中除掌握一般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外,还须掌握特殊的药量、煎药法及服药法。如吴茱萸汤重用生姜;补阳还五汤中重用生黄芪;炙甘汤中重用炙甘草、生地,且水酒各半煎服等。同时服药时间亦有讲究,桑螵蛸散治遗尿宜夜卧服;“真人养脏汤”治下痢在饭前服等。

      

第四模块 病证防治

病证防治是中兽医临床部分,融合了中兽医学理、法、方、药和针灸技术。本模块包含针灸技术和病证防治两部分,学习时应以实践操作为主。

一、 临床实践,最有效的学医之路

    中兽医学属于兽医临床学科,其知识和理论源于实践,但最终必须归于实践,因此只有临床实践,才能真正学会该门技术,因此对于针灸操作,针感体会,临床病证防治,必须进行实验、实习、实践,一定要“实”,否则,光进行纸上谈兵,口上论治是很难学到中兽医学的“真谛”,因此大家一定要创造条件,多去动物医院,多去养殖场,多去顶岗实践,这样才会学的更快,更真,更实。

二、 及时总结,提高学习效果

对于本模块中的各种病证,大家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这样再遇到同一病证时采取的诊疗手段就会更加完善,更加合理,不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

--------------------------------------------------------

作者:军都散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