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光临维宠宠物导航网!

维宠宠物导航网

153-2012-0258

Human resources
人力+

人脉 您的位置:首页 > 人力+ > 人脉

高福院士:谋“新”重“质”,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4-11-17 264 返回列表
文章刊登于《中国科技产业》杂志

202407期“院士专论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进入新时代以来,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生物产业作为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人民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应该积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引擎,开辟新赛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发展国民经济与增进人民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要坚持创新引领,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更要坚持需求导向,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打破“书架”到“货架”的壁垒,以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发,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我国生物产业方兴未艾
生物产业始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自2010年被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生物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生物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研发—制造—应用的完整链条。在基础研究方面,涌现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核克隆、淀粉人工合成、分子模块育种等一系列原创性突破;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方面,取得了推广种植“中科804”“中科902”等作物新品种,建成全球第一条成功运行的生物基戊二胺及尼龙生产线等一系列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成果。
2020年以来,我国的生物产业经历了一场始料未及的“大考”,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学界与业界的广大研究者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号召,全力以赴、争分夺秒,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五种疫苗技术路线齐头并进,检测试剂、抗体药等多个方向迅速取得进展。全球首个治疗性单克隆抗体、首款蛋白亚单位疫苗等重要成果相继问世并迅速落地应用,有力支援了抗疫斗争,展示了产学研密切协作,紧密结合的强大战斗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一系列成就的背后,我国生物领域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依然在制约着我国生物产业的发展,创新资源布局重复分散、尚无具有引领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的局面没有改变,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 ADC)、mRNA疫苗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情况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定距离。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生物产业跨越式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二、坚持创新引领,实现创新能力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原创性、颠覆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突破往往能带动下游的众多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必须坚持培养创新人才,动员创新力量,调动创新资源,实现创新能力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提升。
培养造就创新人才,建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劳动者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包括在颠覆性科学认识和技术创造方面做出重大突破的顶尖科技人才,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流科技领军人才,以及活跃在业界,推动成果落地转化的应用型人才。要持续深入“破五唯”,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选拔出富有创造力和进取精神,不受“卡脑子”制约的优秀人才。针对基础研究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等特点,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积极探索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健全“揭榜挂帅”等项目管理新制度,打通研究人员“捆手脚”的痛点。要积极探索教育体制改革,扭转“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鼓励一线科学家将前沿进展带入课堂,同时鼓励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立起强大的青年人才后备军,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撑。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的优势所在。目前,我国创新资源仍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项目多如牛毛,成果满地鸡毛”的情况不时出现。要坚持“四个面向”,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集中组织生物产业前沿和共性领域攻关,抢占mRNA疫苗、AI与生物技术结合等产业变革制高点,以重大创新为引领,“以点带面”提升相关领域整体研究应用水平。
扎实推进国际合作,用好全球创新资源。自立自强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更加开放地融入国际创新体系。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协同共进,在开放环境下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用好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出海”与学术交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在华外资企业、外籍科学技术人员等承担和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为全球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
三、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着力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一切“书架”上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落地转化,走上“货架”才能切实增进人民福祉。细数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化学奖的成就,很多都与技术应用密不可分,产、学、研、用的零距离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生物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科研、生产设备等上游关键领域仍存在“卡脖子”的现象。要优化产学研用协同模式,构建起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企业直面市场竞争,有着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现实需求和充足动力。2022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中,研发投入强度在10%以上的不断增多,代表性的大型药企创新药收入贡献占比接近40%,都体现出企业的蓬勃活力和壮大新质生产力主力军的地位。要鼓励高校与研究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纽带,以产学研联盟为载体,以关键性突破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优化协同模式,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要深入推进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变革调整,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集聚产学研用资源,体系化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的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牵引力、竞争力的部分。今天,我国已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完全有能力、也更有责任抓住培育生物新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我们仍有许多“卡脖子”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更有人才创新思维的“卡脑子”问题迫在眉睫,唯有突破管理不畅的“捆手脚”难题才能迈上新的台阶。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学界业界要共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使科技真正成为驱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的号召,携手共进,解决“卡脖子、卡脑子、捆手脚”问题,既要让原创性研究摆上“书架”、拓展人类的知识边界,更要“书架”上的成果摆上“货架”、切实推动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二维码
维宠宠物导航网 电话:153-2012-0258 电话:155-0222-3953 邮箱:594036387@qq.com 地址:天津滨海新区烟台道15号办公楼5-506室

天津维宠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2019 Inc.

 津ICP备19008835号 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