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宠物行业白皮书
白皮书团队讯,4月8日,中国铁路官方发布消息称:铁路部门在京沪高铁部分车次试点高铁宠物托运服务,铁路12306也同步推出“宠物托运”功能。
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已破3000亿元,宠物数量已超1.2亿只。然而,消费体量高速增长的背后,“携宠出行难”却始终是宠主养宠的主要痛点之一:航空托运成本高、流程复杂,公路运输时间长、风险大,私自携带宠物上车则面临合规争议。而中铁快运此次推出的服务,就直击这一需求缺口。
高铁网络覆盖广、准点率高,且试点价格仅为航空托运的1/3,这或许可以成为中短途携宠出行的最优解。
专用设备+全链路闭环,实现高铁上的“人宠同程” 1. 硬核装备:自研智能运输箱构筑安全防线。 打开铁路12306客户端的“宠物托运”页面,一款银灰色箱体占据C位——这正是中铁快运专为高铁场景研发的宠物运输箱。该设备集成空气循环、温湿度监测、降噪、除味四大系统,箱内含氧量实时显示,异常情况自动报警。 传统航空箱仅满足基础通风,而高铁运输箱更像一个‘移动监护舱’。公开资料显示,该箱体采用航空级复合材料,抗压强度提升30%,内置缓震结构可应对轨道震动。测试阶段,模拟8小时运输后,箱内温湿度波动不超过±5%,噪音低于60分贝。 2. 流程再造:从预约到交付的全链路闭环。 线上预约:用户需提前2天在12306提交宠物信息(品种、体重、疫苗记录),系统自动匹配可托运车次; 线下核验:出发当日,携带《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宠物疫苗本至车站中铁快运窗口,完成身份核验与健康检查; 独立运输:宠物箱存放于列车中部专用快运柜,与客舱物理隔离,全程由巡检员每2小时记录状态; 到站交付:旅客凭短信至到达站“宠物领取区”接回宠物,全程实现“人宠同出发、同到达”。 值得注意的是,服务限定单只宠物体重≤15公斤、肩高≤40厘米,且排除烈性犬、怀孕期、幼龄(<15周)及患病动物,从源头降低运输风险。 3. 定价策略:里程阶梯+7折优惠撬动尝鲜需求。 试点期间,托运费用按里程分段计价,并执行7折优惠: - 1000KM以内:360元/只(原价558元); - 1000-1500KM:460元/只; - 1500-2000KM:660元/只; - 2000KM以上:860元/只。 对比航空托运(均价800-1500元/次),高铁价格优势显著。此外,每单还赠送2000元基础保险,覆盖运输途中意外损伤。 从“城市友好”到“全国网络”:宠物经济的基建革命 过去,“宠物友好”更多是商业地产的营销标签——一线城市零星分布的宠物公园、允许携宠就餐的咖啡馆,或是高端酒店的“宠物套房”。而高铁托运服务的推出,标志着这一理念正式升级为“国家基建级”配套。 同时,铁路系统介入宠物运输,将重构行业格局:一方面挤压非正规托运企业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倒逼航空、公路运输优化服务。 而更深层的意义在于社会包容度的提升。当宠物被视为“家庭成员”,公共政策就需回应这种情感需求。此举不仅便利养宠群体,更推动城市治理从“人类中心”向“生命共同体”转型。 但尽管试点反响热烈,潜在问题仍需关注: 运力瓶颈:目前每趟列车仅设1组快运柜,最多容纳20只运输箱,高峰期可能“一柜难求”; 服务半径:试点限于京沪线5座车站,跨线中转、夜间车次尚未开放; 应急机制:极端天气、列车延误等场景下的宠物安置方案尚未披露。 对此,中铁快运回应称,将根据试点数据动态调整运力,2024年内计划扩展至京广、沪昆等干线,并探索“宠物专列”模式。此外,智能运输箱的迭代已在规划中,未来或加入投喂、排泄物处理功能。 从禁止携带到专柜托运,中国铁路用一项服务革新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深层含义——在高效连接城市的同时,也连接情感与温度。当更多宠物能够安全抵达目的地,或许意味着,一个更具包容性的出行时代正在到来。